轶闻百科 手机版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常识 > 

腊戌是什么地方(缅甸腊戌的简单发展历史)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12-13 08:57:33    

腊戍和许多缅甸城市一样不是什么闻名全球的地方。它目前的出名都是在关心缅甸的群体,或者说中国网民。

它出名的标签是:缅甸掸邦北部中心城市,有很多华人,缅军70年来丢掉的最大城市。

缅甸除了独立初期,仰光和曼德勒曾经短暂被反缅武装攻占,1953年后再也没有丢掉过像样的城镇。这次不但丢了2-3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还有十几个重要城镇。

而腊戌是最重要的城市,结果缅军在这里战败,被赶走了,再次受到大挫败。

下面就来理一下,腊戍的简单历史,也就是这个城市怎么来的

腊戍景色

腊戍不是什么古城,也不是土司的王城,英国人进来之前,缅北的土司,也就是能和明清王朝和缅人王朝打交道的土司是木邦,勐密,蛮莫,勐养,昔卜,勐艮(景栋)这几个,其他小土司都要听他们的。英国人来殖民后,陆续划出几十个土司,分为几等的昭法。

还是没有腊戍的名。

严格讲,腊戍是英国人促成它发展起来的商业城市。后来就很自然地形成了掸邦北部政治和文化中心。那些大土司的王城随着土司的败落就逐渐被边缘化了。

腊戍远眺

腊戍是傣语名,傣族对地名的来历也有自己的一套解释,不太严谨,甚至漏洞不少,但勉强说得过去。大家认可了这个叫法就完事,象我这种老爱问:为啥要叫这个名字?有啥道理?往往把人家弄得很尴尬。

我总算在网上找到一个掸邦傣族自媒体关于腊戍地名的解释。当然是民间传说故事,有点神话故事的色彩。

首先最初名字势是“耐秀”的意思,也就是南秀的口子;后叫来叫去变成“腊戍”。

话说古时候管理腊戍的是勐皎的小土司,他有三个漂亮女儿,为了安全,他让手下人专门挖了一个漂亮水塘,专门给三个女儿洗澡。结果有一天被一条恶龙把二女儿抓走了,钻进一个水洞就没有了影。土司没有办法,让人把这个洞堵住,原来的水塘也不敢再去用。又在一条河边挖了一个水塘,供两个女儿用。又有一天,一只凶猛的老鹰把这两个女儿抓起来飞走了,于是这个水塘被叫成“弄秀”,旁边的河叫成“南秀”。

腊戍景色

这个老鹰抓着两个姑娘飞来飞去,就飞出一串的地名,比如雷尤(鹰山),嘎隆;最后放下两个姑娘曼玉朗温(小公主寨),曼玉朗龙(大公主寨),然后老鹰就消失了。那么后来这两个姑娘就在这个寨子生活弄出一串故事,还是由小伙子带她们去找父母,然后成土驸马?就不知道啦,就这么简单懒惰地把这故事掐断了。

感觉傣族就是为了解释地名而编出这么个故事。

以上是民间故事,在历史上看到腊戍影子的有以下几个记载。

1767年清缅战争时,辛标信的缅军曾经在腊戍安营扎寨。

掸邦傣族姑娘

1886年,原木邦土司昭思沾法的儿子昭糯勐从曼德勒监狱出来后就来打腊戍,一直打到木邦,而这时候木邦土司是坤尚顿洪(合理解释是这人抢了他爹的位子,把他送进缅人的牢),反攻把他打败,收回腊戍。昭法昔卜昭坤相来帮昭糯勐,但还是被坤尚顿洪在1887年把他们打败,一直追出勐崖和当阳。

这个记载说明傣族土司们互相打来打去的过程,有了腊戍这个地名。但还分成几个小土司来管,其中雷尤是昔卜土司管辖,南蚌是木邦土司下属勐崖土司管。

1888年英军到达缅北,这些傣族土司已经在曼德勒附近被打败,于是英国人就把小土司地位提高,分成几个等级,然后直接由殖民政府管理。传说英国人还破坏了木邦的龙脉,从此千年木邦土司就逐渐衰败。

1890年英国人开始经营腊戍,那时腊戍只有20户的傣寨,但在雷尤那里有英国人的警察所和兵营,那里还有本地傣族佛塔和草棚佛寺,有一些傣族居民,种田和做小买卖为主,还有嘎拉,缅,汉人都进来做工和做买卖。后面又有邮局和土司们的办公处,人就越来越多。1895年开始,英国人逐渐把管理缅北的一些机构都搬到腊戍,专门管理各地土司,具体到腊戍的地盘大部分属于木邦土司,果敢,南坎等地也属于木邦土司管辖范围,当然大老板是英国殖民者。

1903年铁路修到腊戍,很快就成了掸邦北部的经济中心,英国人的统治机构也随着增多,各族都不断进来。1904年英国殖民政府把雷尤划为殖民政府的办公区域,脱离木邦土司领地,随着腊戍工商业的发展,大部分土地所有权也逐渐脱离了木邦和昔箔土司。

被战火蹂躏的腊戍


善于做买卖的华人也不断地进入腊戍发展,到1938年滇缅公路修通后,腊戍成了中缅运输的中转中心,大量物资从这里运进中国,汉语司机和工作人员大量进来,于是就有许多中缅汉族进来办事和经商做买卖,开旅社和饭店。这是汉族人口进入腊戍的一个高峰。

缅甸内战爆发后,果敢人跟随杨家土司和罗星汉部队(15000人)大量进入腊戍和周边地区,这是汉族进入腊戍的第二次高峰。

以后随着缅甸内战打了几十年,乡下混乱,生存困难,分布于乡下山村里的汉族居民凡是有点经济能力的就不断地搬进腊戍和周边城镇以躲避战乱。

这样整个腊戍的居民构成就是,城中心有不少汉族,嘎拉,缅人,傣以及其他民族,城郊或者还有田地的则以傣族为主,具体各族所占比重多少,我就说不清楚了。

九十年代,腊戍城区傣语可以通用,在那里的各族居民基本能讲傣,缅和本民族语三种语言。现在傣语应该已经没有多少人会讲。

腊戍是缅北中心城市,是连接缅甸和中国的交通枢纽,是印度洋出海口的一个关键点,未来无论是中缅高速公路还是中缅铁路应该都要通过这里。

因此这么一个重要的城市,谁来主导,恐怕不是单纯靠军事上的胜败来决定,还要看真正能主导大局的势力说了算。

总之要看清天下大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