轶闻百科 手机版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常识 > 

周公,“一饭三吐哺,一沐三握发”,是真心还是作秀?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3-04-27 19:55:51    


曹操《短歌行》名句“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这个典故讲的是,周公吃饭的时候,有客人来访,他赶紧吐出口中的饭菜去接待客人。

周公是什么人?他为什么会这么小心翼翼对待天下人心?

周公,在中国历史上地位尊崇,孔夫子都是他的小迷弟,儒家尊其为“元圣”。

周公是周文王的四子,周武王的弟弟,姓姬名旦,史称周公旦。

他和姜子牙是周武王灭商的左膀右臂。

周公因功受封鲁国,但因为要留朝执政,只能派儿子伯禽就封鲁国,在给伯禽送行时,周公给伯禽讲了很多嘱托的话,周公吐哺的典故就是出自于这些嘱托。

典故最早记载在《韩诗外传》,周公自言:“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又相天下,吾于天下亦不轻矣。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

周公说:“我是文王之子,武王的弟弟,成王的叔父,现在是天下的相国,我的地位尊崇。但是洗一次头常多次挽起头发,吃一顿饭常多次吐出食物,频频接待来访的客人,唯恐失礼,失去天下士人之心。”

这个典故反映了周公求贤若渴,但是人们常常会有疑问,堂堂周公真的需要把吃在口里的饭菜都赶紧吐出来去接待客人吗?

一直以来很多人觉得这是周公在作秀,毕竟在那个讲究礼仪的年代,湿漉漉的头发接见客人是很不礼貌的。

也有人认为,这只是周公夸张之语,既是为了教育儿子,也是为了向天下表达求贤若渴之心。

不管是作秀也好,还是夸张表述也好,这其中都能反映出周公小心翼翼,争取天下人心的强烈愿望。

其实,这份心思,不光是为了招揽人才,更是为了争取天下诸侯。

什么情况能让周朝统治者这么小心翼翼,如履薄冰呢?

这就得从周武王灭商后的形势说起。

周武王姬发继承了文王的基业,奋发图强,击败了宗主国殷商,率领大军攻入朝歌,纣王自尽。

其实武王这么顺利灭商,只是趁商东征大军在外,与商内部贵族勾结,趁虚而入。纣王虽然死了,但商的势力依然强大,再加上商毕竟统治天下500多年,天下诸侯心向大商的仍然不少,只是群龙无首,只好暂时的忍气吞声,等待时机。

周武王灭商后,分封纣王之子武庚继续统领殷商旧族,保留三代以来“灭国不灭祀”的传统。

同时封自己的三个弟弟,在殷都附近建立邶、墉、卫三国以监视武庚,史称“三监”。

武庚即位后,一边收拢殷商遗民之心,一边暗地联络东夷方国,磨刀霍霍。

周武王为了制衡武庚,努力安抚各方诸侯,以求各国不为虎作伥。

但是仍有众多诸侯向武庚靠拢,特别是徐、奄、薄姑、熊、盈等国,甚至不来朝贡。

周武王姬发在伐纣之战耗尽了精力,建立周朝后,又整日为王朝的长治久安而忧心忡忡,终于在两年后抑郁而终逝,死前将年幼的儿子周成王托付给周公。

周公执政,主少国疑,压力更加巨大,与武庚争夺天下诸侯之心更为急迫。

诸多种种因素,才会有周公“一饭三吐哺,一沐三握发”。

这不仅仅是体现礼贤下士,更多的是表明一种态度,周朝是看重天下人心的,注重天下士人的意见和建议,自然也就更会听取诸侯的意见,会维护诸侯的正当利益。

周公的正确施政策略,获得了天下诸侯的支持,在后来武庚与三监的联合叛乱中,大多数诸侯还是站在了周王朝一边,周公才能顺利东征平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