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1-09 22:20:04
建造大棚需要满足以下主要条件:
地势与地形:选择地势平坦开阔、排水良好的场地,避免在低洼易积水处建造。如果场地有坡度,要确保坡度朝向有利于排水。
光照与通风:要有充足的光照,附近不能有高大建筑物或树木遮挡阳光。同时,良好的通风条件也很重要,特别是在南方地区,要注意夏季的通风散热。
材料成本:包括骨架材料(如钢管、竹片等)、覆盖材料(塑料薄膜、玻璃或阳光板)、保温材料(保温被、草帘等)等的费用。不同材料价格差异较大,根据需求和预算合理选择。
配套设备:如通风设备、灌溉系统、加热设备(北方地区)等都需要资金投入。
建造技术:了解温室大棚的结构原理和建造方法,若缺乏经验可以聘请专业人员指导或施工。
种植技术:明确种植作物的需求,掌握相应的种植管理技术,包括环境调控、施肥、病虫害防治等,以确保温室大棚能发挥作用。
向阳、避风、高燥、排水良好,没有土壤传染性病害的地方搭棚。
大棚的面积:从光、温、水、肥、气、保苗等因素综合考虑,南方地区单栋式大棚面积以400平方米为宜,北方地区则以600-800平方米为宜。连栋式的大棚较少用,效果也不大好,主要是不利于各种栽培环境因素的调节。
天棚的宽瘦(跨度):从栽培管理和建棚用材两个方面考虑,要求尽可能做到方便和牢固耐用。单栋式大棚,南方地区宽以6-8米为宜,北方地区多为10-14米。风小地区也有达到15米的,但超过15米以上的,必须增加高度。
大棚的高度:中高和两侧的肩高,直接影响结构的强度、采光、保温、管理操作的性能。竹木结构多柱式大棚,中高有1.8米,最高不能超过2.2米,肩高约1米。钢筋焊接和钢管组装式大棚,一般设计、建造时要考虑曲率问题,要求曲率达0.15-0.2才能有较好的抗风、雪和采光性。
大棚的长度:尽量避免棚过长,以降低人力负担,一般以40-60米长较为合适。如果有小型机械进行耕作的,则可用跨度15米、长度达90米的圆锶和镀锌薄壁管作拱架的大棚。
棚间距离:集中连片建造大棚,又是单栋式结构时,两棚之间要保持2米以上距离,前后两排距离要保持4米以上,以利通风、作业和设排水沟渠,并防止冬季前排对后排遮阴。
大棚抗风、雪力的设计:失棚的雪荷载能力受多种因素影响,如棚体曲率小,积雪不容易自然滑落,势必加重负荷,甚至把棚压趴。假定某地积雪达30厘米厚时,雪荷载则要求迭到20-22.5千克/平方米;某地风力为8级时,风速可达17.3-20.7米/秒,则风荷载要能承受18.3-26.9米/秒,才能保证棚体的安全。
大棚的方向:主要从光照强度考虑。在高寒(北纬35度以北)地区的冬季,东西延长比南北延长的光照强度平均增加10%左右,但由于大棚的保温性有限,冬季无法进行栽培。只能秋、春、夏3季生产,结果光照条件基本能满足要求,造成产量差异也不显著,而且一般习惯栽培畦与太棚长向成垂直安排,便于操作。所以,大棚的方向多数为南向延长,也有以东西向延长,南北畦垄式栽培,其效果稍为好些。
大棚的通风:主要是调节栅内气体成分和调整温度、湿度。大棚宽度10米以上,多采用3道通风口,即留中缝和两道边缝。中缝在大棚中部最高位置。边缝在大棚两侧的肩部,离地面1-1.2米高的地方。这种通风口把冷空气从边缝放进,热空气从顶缝排出,通风效果好。不需要通风时,把两片薄膜拉合即关闭,两片薄膜的重叠要超过10厘米。跨度10米以下的大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