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11-06 09:49:27
今天要讲的城市是江西省的省会城市——南昌(简称“洪”或者“昌”),别称英雄城、洪城、豫章等等,2021年南昌获评为二线城市。
秦朝时期,秦始皇推行郡县制管理地方,分为郡、县2级的地方层级管理。当时的南昌市属于庐江郡管辖,东北是鄣郡和会稽郡,东临闽中郡,南边靠近南海郡,西边靠近长沙郡(说明现在的长沙市的名字来历很早),北边有南郡、衡山郡、九江郡(顺序从左往右)。
西汉时期,刘邦开国到汉武帝时期都是实行郡国并行制(国家既有郡县也有自主权较大的封国)。当时的南昌市属于豫章郡(位于中心,南昌豫章的真正由来)管辖,东临会稽郡(当时面积比较大,占据大片东南地区),南边是南海郡,西临桂阳郡(之前的长沙郡分出来的)和长沙国(众多封国之一),北边靠近江夏郡、庐江郡、丹阳郡。
东汉时期,当时的南昌市仍属于豫章郡管辖,东临会稽郡,南边是南海郡,西临桂阳郡和长沙郡(封国已经不存在),北边靠近江夏郡、庐江郡、丹阳郡。
三国时期,当时的南昌市属于豫章郡管辖,是孙吴的地盘,东临鄱阳郡,东南边是临川郡,,正南与庐陵郡接壤,西靠长沙郡,北靠江夏郡、蕲春郡、庐江郡和丹阳郡(从左往右)。
西晋时期,当时的南昌市属于豫章郡管辖,东临鄱阳郡,东南边是临川郡,,正南与庐陵郡和安成郡接壤,西靠长沙郡,北靠武昌郡、庐江郡和宣城郡。西晋时期和三国的版图变化不大(司马家族统一天下,对地方的管理划分仍然是借鉴之前的政权)。
隋朝时期,当时的南昌市属于豫章郡管辖,东临鄱阳郡,南边则是临川郡、庐陵郡和宜春郡,西靠长沙郡和巴陵郡,北边与江夏郡及九江郡接壤。
唐朝时期,统治者实行道、州、县3级的地方层级管理。当时的南昌市属于洪州(南昌古称由来)管理,东临饶州,南临抚州、吉州和袁州,西靠潭州和岳州,西边则是鄂州和江州(九江的古称)。
北宋时期,从开国的州、县2级发展成道、州、县3级的地方层级管理,但是当时还设置了军——一般设置在军事要地管理地方军事,级别相当于州一级。当时的南昌市属于洪州管辖,东临饶州,南边靠近抚州、临江军、筠州和袁州,西南是潭州,西靠岳州,北与鄂州、兴国军、江州以及南康军接壤(从左往右)。
南宋时期,当时的南昌市属于隆兴府(府州同级)管辖,东临饶州,南边靠近抚州、临江军、筠州和袁州,西南是潭州,西靠岳州,北与鄂州、兴国军、江州以及南康军接壤(从左往右),与北宋时期版图变化不大。
元朝时期,统治者实行行省制,地方分为行省、路、府(州)、县4个层级,比较复杂。当时的南昌市属于龙兴路的管辖, 东临饶州路,南靠抚州路、临江路、瑞州路和袁州路,西南是天临路,西靠岳州路,北与武昌路、兴国路、江州路以及南康路接壤(从左往右)。
明朝时期,继承了元朝的地方行政管理制度。当时的南昌市属于南昌府管辖,东临饶州府,南边靠近抚州府、临江府、瑞州府和袁州府,西南是长沙府,西靠岳州府,北与武昌府、九江府以及南康府接壤(从左往右)。
清朝时期,地方分为省、府(州)、县3个层级管理,当时的南昌市属于南昌府管辖,东临饶州府,南边靠近抚州府、临江府、瑞州府和袁州府,西南是长沙府,西靠岳州府,北与武昌府、九江府以及南康府接壤(从左往右),南昌的变革历史和明朝的没有太大变化。
民国时期,南昌为豫章道;1926年北伐军攻克南昌设市为江西省直辖,成为当时民国的军事首都以及第二首都;日本于1939年的南昌会战攻占南昌,南昌市由日本的“大东亚共荣圈”管辖。
1949年,南昌市成为江西省的省会城市,南昌的寓意是“南方昌盛”或者“昌大南疆”。现在南昌市的管辖地区:东海、西湖、新建、青山湖、青云谱和红谷滩6个区,南昌、进贤和安义3个县,3个国家级开发区以及临空经济区,南昌市的总面积为7400平方千米。
南昌市位于进贤中部偏北,东连上饶市,南边是抚州市,西靠宜春市,北与九江市接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