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1-13 03:13:02
审计依据的种类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分类,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外部制定的审计依据:包括国家制定的法律、法规、条例、政策、制度,地方政府、上级主管部门颁发的规章制度和下达的通知、指示文件等,以及涉外被审事项所引用的国际惯例和条约等。
内部制定的审计依据:包括被审单位制定的经营方针、任务目标、计划预算、各种定额、经济合同、各项指标和各项规章制度等。
法律法规审计依据:包括宪法、刑法、民法、会计法、审计法、预算法、税收征管法、海关法、各种税法、企业法、公司法、经济合同法等。
规章制度审计依据:包括国务院各部委根据法律和国务院的行政法规制定的规章制度,以及地方政府和主管部门的相关规定。
预算计划及合同审计依据:包括单位自己制定的会计控制制度、计划、预算、合同等。
业务规范和技术经济标准审计依据:包括经济技术规范、经济技术指标,可比较的各种历史数据、同行业的先进水平、上等级企业的标准、优良企业的管理规范等。
财务审计依据:主要依据国家的法律、法规,国家主要部门或地方各级政府制定的规章制度,以及单位自己制定的会计控制制度、计划、预算、合同等,用于对被审单位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和合法性进行审计和评价。
经济效益审计依据:主要依据单位的管理控制制度、预算、计划、经济技术规范、经济技术指标,可比较的各种历史数据、同行业的先进水平、上等级企业的标准、优良企业的管理规范等,用于对被审计单位经济活动的有效性进行审计和评价。
实物证据、书面证据、口头证据、环境证据:这些证据是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用来证实审计客体的真实性和完整性的依据。
综上所述,审计依据的种类繁多,涵盖了国家法律法规、行业标准、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等多个层面,这些依据共同构成了审计工作的基础框架和评价标准。在实际操作中,审计人员需要根据具体的审计目标和对象,选择合适的审计依据,以确保审计工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