轶闻百科 手机版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常识 > 

药酒哪个朝代发展的(一)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3-04-09 11:43:21    

殷商的酒类,除了“酒”“醴”之外,还有“鬯(chàng)”。鬯是以黑黍为酿酒原料,加人郁金香草(也是一种中药)酿成的。这是有文字记载的最早药酒。鬯常用于祭祀和占卜。鬯还具有驱恶防腐的作用。《周礼》中还记载:“王崩,大肆,以鬯”。

也就是说帝王驾崩之后,用鬯酒洗浴其尸身,可较长时间地保持不腐。从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中出土的一部医方专书,后来被称为《五十二病方》,被认为是公元前3世纪末,秦汉之际的抄本,其中用到酒的药方不下于35个,其中至少有5方可认为是酒剂配方,用以治疗蛇伤、疽、疥癣等疾病。其中既有内服药酒,也有供外用的。

周代,饮酒越来越普遍,已设有专门管理酿酒的官员,称“酒正”,酿酒的技术已日臻完善。《周礼》记载着酿酒的六要诀:秋稻必齐 (原料要精选),曲蘖必时(发酵要限时),湛炽必洁(淘洗蒸者要洁净),水泉必香(水质要甘醇),陶器必良(用以发酵的窖地、瓷缸要精良),火齐必得(酿酒时蒸烤的火候要得当),把酿酒应注意之点都说到了。

西周时期,已有较好的医学分科和医事制度,设“食医中士二人,掌和王之六食、六饮、六缮...之齐(剂)”。其中食医,即掌管饮食营养的医生。六饮,即水、浆、醴(酒)、凉、酱、酏。由此可见,周朝已把酒列人医疗保健之中进行管理。汉代许慎在《说文解字》中,更明确提出:酒,所以治病也,《周礼》 有“医酒”。说明药酒在周代的运用确也相当普遍。

我国最古老的药酒酿制方,是在1973年马王堆出土的帛书《养生方》和《杂疗方》中。从《养生方》的现存文字中,可以辨识的药酒方共有6个。①用麦冬(即颠棘)配合秫米等酿制的药酒(原题:“以颠棘为浆方”治“老不起”)。②用黍米、稻米等制成的药酒(“为醴方”治“老不起”)。③用美酒和麦x (不详何药)等制成的药酒。

④用石膏、藁本、牛膝等药酿制的药酒。⑤用漆和鸟喙(乌头)等药物酿制的药酒。⑥用漆、节(玉竹)、黍、稻、乌喙等酿制的药酒。《杂疗方》中酿制的药酒只有一方,即用智(不详何物)和薜荔根等药放入畓(古代一种炊事用蒸器)内制成醴酒。其中大多数资料已不齐,比较完整的是《养生方》“醪利中”的第二方。该方包括了整个药酒制作过程、服用方法、功能主治等内容,是酿制药酒工艺的最早的完整记载,也是我国药学史上的重要史料。对

秦汉年间,我国出现了现存最早的中医经典《黄帝内经》。该书不仅载有“鸡矢醪” “醪药”“醪酒”等药酒方剂,还设“汤液醪醴论”专述酒与防病治病的关系。在长沙马王堆汉喜出土的(伍十二病方) 中,酒的使用频率最高。全书283方,的方子达33个,占11.6%,且用各种各样。

有些方用酒制药物,如治“诸伤”,有些方用酒煮药服,如治“伤胫(痉)”,以敦(醇)酒半斗煮沸,饮之”.有些方用酒浸药服,如治毒蛇咬伤,“用韭兰,以酒沃,饮其汁,以宰(渣)封其痔”有良方用酒制丸剂,如治“牝痔”,“治靡芜本、防风、乌喙、桂皆等,渍以醇酒而丸之,大如黑菽。而吞之”;有些方用酒送药,如治“炙蚕卵,令篓篓黄,治之,三指

(撮)至节,人半杯酒中饮之”;有些方用酒淬外熨,如治“痉”“熬盐令黄,取一斗,襄以布,淬醇酒中,人即出,蔽以市,以熨头”,还有些方要患者先饮酒,后服药,或是先服药,后饮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