轶闻百科 手机版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常识 > 

都江堰南桥的前世今生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12-13 08:09:23    

都江堰的南桥横跨内江,为灌县城南门(导江门)到离堆、伏龙观的一座廊桥,盛夏之时,身处于桥上,则凉风袭人,顿感清爽无比。在今年的酷暑中与仰天窝的“蓝眼泪”一道成为网红打卡之地。南桥在元时叫凌云桥,但何时初建,已不可考。清光绪四年(1878),县长陆葆德奉四川总督丁宝桢命,将大修都江堰的结余银两二千余金用于重修此桥,名为“普济桥”。

清光绪二十四年(公元1898年), 伊莎贝拉·伯德(英国)拍摄的南桥

这可能是普济桥(南桥)有影像资料的第一张照片,为在完工后的二十年所拍。

从桥形和山形看,应是普济桥。可能是外地人所拍,误标注成了都江堰安济桥


后期上色后的南桥,不知年代

1917年甘博所拍的南桥桥头,

从1917年甘博所拍的南桥的桥头照片中,能够清晰地看到桥头匾额上“普济桥”三字,意为普济救助。在1925年驻军旅长郑世斌将南桥拓宽,重建。

1932年时的南桥

1933年,毗河战争爆发,南桥中孔被拆毁,战后修复时增建了寨门,实行白天开放,晚上关闭。

1933年毗河之战时,在南桥上的邓锡侯部官兵

1958年,河水暴涨,大量漂木将南桥撞毁。岷江水运局重建,1959年竣工时正式定名为"南桥",可见南桥的命名尚不足百年。

1979年拆除前的南桥

1979年由四川省政府拨款重建南桥,1982年竣工。南桥的桥头增建了桥亭、石阶、桥身雕梁画栋,桥廊增饰诗画匾联,被誉为“水上画楼”、“雄居江源第一桥”。

1982年竣工时的南桥的桥头


2008年地震前的南桥

在2008年大地震时,南桥受损严重,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进行重建,被拆除的大部分木结构都被安装回原位,南桥再现昔日风采。

现在的南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