轶闻百科 手机版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跨越山海 共赴未来——江苏聚力塑造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0 09:05:00    

2024年,外贸进出口总额5.62万亿元,规模创历史新高;实际使用外资规模占全国近1/6,连续7年稳居全国第一;现有外资企业4.3万家,吸引超八成“世界500强”企业在这里投资兴业……

江苏,这片凭海跨江、拥湖枕河的土地,近年来深化改革塑造制度型开放新格局,锚定创新驱动打造发展新优势,强化枢纽建设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要,奋力扛好经济大省挑大梁责任。

2月24日,“巴西”轮驶入连云港港口(连云港港口集团供图)

探索制度型开放 塑造发展新优势

近日,加拿大日升集团与江苏凤凰数联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签署合作协议,将共同培养养老护理、健康管理等领域高素质人才。日升集团总裁黄硕表示,这是公司布局中国康养市场的又一重要举措,期待项目发展壮大。

稳步推进服务业开放,持续放宽外资市场准入,江苏蹄疾步稳。

作为开放排头兵,江苏始终坚持改革破题,从招引外资企业进驻发展加工贸易,到数字贸易、绿色贸易等新形态不断崛起,已成为我国外向型经济发展的一张“名片”。而今面对外部不确定性,与世界深度链接的江苏依旧视改革为破题钥匙,以制度型开放塑造发展新优势。

“开放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标识,也是江苏发展的鲜明底色。”江苏省商务厅厅长司勇说,江苏认真贯彻落实建设具有世界聚合力的双向开放枢纽目标任务,研究提出新一批重点改革举措,持续提升对全球要素的集聚流动力、配置增值力和辐射带动力。

制度型开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找准发力点。江苏发挥好中国(江苏)自由贸易试验区先行先试优势,摸石探路。

3月28日拍摄的中哈(连云港)物流合作基地(连云港港口集团供图)

近年来,江苏自贸试验区三大片区抓住生物医药产业这个“最大公约数”,探索生物医药全产业链开放创新之路。商务、海关等多部门密切合作,瞄准创新药物、器械研发、审评、通关等“痛点”不断创新支持政策。

苏州片区在全国首创“研易达”“研易购”等举措,通过白名单制度提高入境特色物品便利化水平。南京片区搭建生物医药集中监管和公共服务平台,构建包括基因与细胞实验室、健康医疗大数据中心等覆盖医药研制全产业链的服务体系,助力产业全生命周期发展。连云港片区落地江苏省药监局审评核查连云港分中心和省食品药品监督检验研究院连云港检验室,加强生产后端流通环节改革。

“多亏了改革创新打通跨境物流瓶颈,让我们能够为更多患者带去希望。”驯鹿生物董事长张金华说,公司生产的CAR-T药物从患者采血到工厂生产整个加工窗口期只有48小时,在这一制度创新支持下,公司今年初助力一名香港患者及时用上新药。

不只是针对特定产业,从研究对接CPTPP(《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DEPA(《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等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在金融开放、数据跨境流动等领域争取更多压力测试和先行先试,到服务业扩大开放,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商事保护,优化营商环境,截至目前,江苏自贸试验区累计形成制度创新成果近450项,其中28项在国家层面复制推广。

坚持创新驱动 释放发展新活力

3月20日,美国陶氏公司有机硅扩建项目落成仪式在张家港保税区举行,这是这家“世界500强”落户当地以来建成的第19个重大项目。陶氏公司功能材料与涂料业务总裁兰睿廷表示,张家港已成为公司在大中华区最大的生产基地,也是全球规模最大的有机硅综合生产基地之一,将致力于满足中国及整个亚太地区快速增长的市场需求。

今年以来,从博世中国新数据中心投运到大金集团研发中心开张,一批外资企业增资项目相继落地,折射江苏开放型经济吸引力。

作为制造业大省,江苏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指数连续4年全国第一,两化融合发展水平连续10年全国第一。以硬实力为引,以创新驱动为锚,江苏大力吸引国际要素资源,抢抓全球产业发展新机遇。

在南京,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已与海内外200余家知名高校院所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拉近技术与市场之间的距离。在常州,当地打造“涉外一站式服务专窗”,通过流程再造大幅缩短出入境管理等审批时间,优化外籍人才办事体验。在苏州,国际商事法庭设立“一站式”纠纷解决平台,优化国际营商环境,为中外当事人提供普惠均等、公正高效的司法服务。

开放合作的创新平台叠加接轨国际的创新生态,正在让一批外资企业不断结出创新果实。

位于苏州高新区浒墅关的克诺尔车辆设备(苏州)有限公司主要从事铁路、船舶、航空航天等运输设备制造。不久前公司研发的“用于踏面制动器的测力装置和踏面制动器”获得实用新型专利。克诺尔集团全球商业服务中心副总裁Markus Stoeckle表示,公司正通过引入先进的数字化工具和自动化流程,大幅提升运营效率,支持科技创新。

不单是吸引创新要素“走进来”,越来越多掌握关键技术的江苏企业也在加速“走出去”。

电动“三蹦子”在国内司空见惯,但在国外却是新事物。在无锡,嗯哇科技研发的电动三轮、四轮车,凭借其在结构设计和关键零部件领域的持续研发,正快速打开海外市场。“国内强大的供应链支撑了企业在海外的本土化创新,我们在菲律宾的第二工厂已在今年3月投运,公司为当地创造就业岗位超3000个。”该公司董事长康定武说。

中外企业的双向奔赴,正不断碰撞出发展新动能。2024年,江苏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3538家,实际使用外资190.5亿美元;新增对外投资项目1511个,同比增长21.6%。

打造双向开放枢纽 服务国家重大战略

2月24日,吃水23.1米、装载39.42万吨铁矿石的“巴西”轮成功靠泊连云港港87号泊位,刷新了开港以来进港船舶最大吃水纪录。“开放合作是这个时代对港口的要求。我们将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升开放服务能力。”连云港港口集团总裁王国超说。

陇海线上,中欧班列“钢铁驼队”驰骋东西;扬子江头,万吨巨轮扬帆远航沟通南北。作为共建“一带一路”交汇点的江苏,将目光拉长放远,聚力打造具有世界聚合力的双向开放枢纽。

在南通,通州湾三夹沙南航道竣工,海门港建成5万吨级通用码头,吕四港获批新增3个10万吨级泊位港口岸线,亿吨大港正向一流强港迈进。在南京,推出专项规划,聚焦建设“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目标,重点打造区域性航运物流中心,强化近洋航线始发港地位。

截至2024年底,江苏在飞国际及港澳台地区客运航线达43条。全省中欧(亚)班列已开通25条,覆盖欧洲17国20多个城市、中亚5国近50个城市,以及东南亚4国6个城市。

持续加密的交通网络,推动江苏国际合作“朋友圈”不断扩容。不久前,苏豪中东公司开业,将致力打造集国际贸易、汽车销售、仓储物流等于一体的综合性服务平台。“早在2015年,我们就开始‘走出去’布局,通过本土化运营不断加密合作纽带。如今我们境外企业已达73家,分布在21个国家和地区,涵盖贸易、金融、制造、物流、文化等多个领域。”苏豪控股集团董事长周勇说。

3月10日,在苏豪柬埔寨工厂生产车间里,工人们正赶制订单(苏豪控股集团供图)

从柬埔寨西哈努克港经济特区里的机杼声声,到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无水港”里的铁轨锃锃,互惠共赢理念下形成的经贸往来拉近了江苏与世界的距离。

与此同时,江苏全面融入和服务长江经济带发展和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发挥经济大省对区域乃至全国发展的辐射带动力。

向南,主动服务和支持上海发挥龙头作用,加强与沪浙皖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跨区域协同;向北,加快推动徐州科创圈建设,打造辐射淮海经济区的科创引擎;向西,积极服务西部大开发、中部地区加快崛起等国家重大战略,持续加深产业联动,加密创新协同。

心手相牵情深意长,互惠共赢踵事增华。今年前2个月,江苏货物贸易进出口8642.8亿元,同比增长1.7%。

江苏省委书记信长星表示,江苏将主动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大力拓展国际合作空间,加快建设具有世界聚合力的双向开放枢纽,构筑起高水平开放的新优势。(记者 朱程 刘巍巍)

来源:经济参考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