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3-31 16:15:00
ESG在工商界的声量不断增大,越来越多的服务机构进入ESG市场,围绕企业ESG实践和信披咨询服务,正在形成ESG产业生态。
一切是否正向着积极的方向发展?ESG生态链是否完整?贸易形势的变化和新技术的发展会给ESG带来哪些影响?南方周末CSR研究中心与北京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ESG研究中心主任、和众泽益创始人王忠平就这些问题进行了交流。
在他看来,与圈内的热闹相比,实际上ESG产业在整个商业市场中的体量还很小,中国ESG生态处在初步发展的阶段。他认为在当前的ESG生态中,最为缺失的是“资源对接”板块,“信披服务、业务咨询、评级评价等服务机构,主要是以约束性要求为指向的,生态圈中欠缺对企业践行ESG有激励和支持性功能的生态位。”
南方周末:如何看待国内ESG生态的发展情况?
王忠平:这两年ESG在公共讨论中的声量的确增大了,圈子也热闹起来。但我认为整个生态还在相对初步的发展阶段。
一方面,从实践主体看,践行ESG理念、开展ESG信披的主体仍然以头部企业居多,工商界普遍关注的态势还没有形成。另一方面,从服务市场看,ESG所孵化的市场还比较有限。好像这两年到处都在说ESG,这更多是圈内人的感觉,放在整个商业市场中,ESG服务市场所承载的机构数量、资金规模、从业人员等都还不够大。
发展趋势是积极的,各方面政策在不断出台,服务市场正在扩大。
南方周末:目前的生态链是否完整?
王忠平:最明显的是缺少“支持性”功能的生态位。在现在的ESG服务生态中,各类机构提供的服务主要是基于国际组织倡议、贸易政策要求、声誉危机管理等“约束性”要求,比如信披服务、实务咨询、评级评价等,缺少“资源对接”板块,也就是说企业做好信披工作或者ESG评级很高,随后能获得哪些资源支持?现在是没有的。
企业是ESG生态的核心。上市公司或出海企业面临更严格的要求,不得不做投资者关系管理和信息披露。而大量没有上市的企业,他们的积极性如何激发?光有约束性要求是不够的,甚至很难发挥真正的作用,除非政策具有强制性。显然我们还没有到这个阶段,那么就需要更切实的激励和支持,比如ESG做得好,是否可以获得政府补贴、财税优惠、专门的资金支持等。
南方周末:特朗普施政和欧盟ESG政策的变化,对国内ESG发展会有什么影响?
王忠平:国际社会的变化比较有意思。欧盟一直是可持续发展方面的优秀生,但是最近出台的旨在简化可持续信息披露的综合法案,被大家称为“ESG缩水”。而特朗普上台后延续了其一贯的能源政策,并继续退出巴黎协定。最近全球投资专业协会也表示将在其“ESG投资证书”中删除“ESG”一词,将其重命名为“可持续投资证书”。
似乎ESG在退潮,或者说出现了ESG反思潮。但实际上,ESG的本质要求在强化。否则我们就不会看到在国际贸易中,中资企业因ESG管理不到位而引发的争议和舆情越来越多。出海企业,比以往更容易感受到ESG规制和要求。商务部在年初也组织业内专家开展了研讨会,就是为了更好应对出海过程中的ESG问题。
国际社会的变化,更多围绕ESG这个词组,而不是具体的ESG议题。欧盟的简化可以理解为是在新形势下更务实的ESG举措,美国的ESG动向有更复杂的政治因素。无论口号怎么喊,从贸易实际看,全球对于环境问题、供应链尽责管理、强迫劳动等ESG议题的关注和要求是加强的。
这个过程对国内的影响,就是更要强化ESG能力和生态建设,ESG服务机构要能以“民间交流”的方式积极参与国际对话,帮助出海企业,解决出海过程中面临的ESG问题。避免将ESG政治化,引发不必要的摩擦。
南方周末:你在前面也提到ESG的热度更多体现在大型企业中,那么如何推动中小企业开展ESG实践?
王忠平:从社会视角看,与中小企业相比,头部企业和大型企业消耗的社会资源更多,产生的社会影响更大,那么就应该承担更多社会责任,更好践行ESG,所以ESG“头部化”是合理的。
但这并不是说中小企业可以无视ESG或者没有践行ESG的路径。我在和企业交流中深切感受到,对大型企业可以谈国际趋势、监管要求、治理优化等;对中小企业,如果只提监管要求、谈责任担当,他们会觉得这些东西离他们太远。讲融合发展、善意营销、共享价值,这些对他们更有吸引力。原因就在,必须让中小企业看到ESG对其发展壮大的作用,他们更需要“萝卜”。
这就回到我们一开始谈到的问题,目前的ESG生态中缺少资源对接板块,对中小企业而言,资源支持才是最重要的。
南方周末:ESG服务机构如何发挥支持性作用?
王忠平:首先还是要共同做大市场。处在ESG生态中的各类服务机构,无论是做信息披露还是业务咨询,无论是评价还是投资,每个机构都有自己的专长,大家首先要凭借专业能力,把这个市场做大,就是说要影响更多的企业关注和重视ESG。这会是一个市场化的过程,行业规范会在这个过程中逐渐诞生,但是圈内的机构应该有相互联动的意识,要繁荣生态,就不能各自为战,更不能恶性竞争。
其次是开展标准互认。现在不同服务机构对同一家企业有不同的评价标准,对同一个议题有不同的数据来源和研究方法,推进这些标准之间的互认,有利于降低企业的认知和参与成本,扩大共同的影响力。
三是推进各类成果的应用。要想办法让评级机构的评级结果、咨询机构的研究成果等各类成果应用起来,比如被金融机构采信,被行业组织作为政策扶持的依据等,而不仅仅局限在声誉管理、沟通宣传。
现在ESG第三方服务这个小生态还不够繁荣,相互之间甚至有点封闭。其中虽然有商业竞争的原因,但是大家应该向着良性竞争的方向走,目的是要让企业看到ESG对经营发展实实在在的效果。
南方周末研究员 侯明辉
责编 孙孝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