轶闻百科 手机版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常识 > 

江西乐平属于哪个市(江西十强县之乐平地名来源如何?)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11-13 08:52:41    

乐平县位于赣东北中部,东邻婺源、德兴,西毗波阳(现在的鄱阳县),南连万年、弋阳,北接景德镇市区。总面积1973平方公里。隶属于江西省景德镇市,江西省计划单列市江西省十强县(市)之一

东汉光和元年(178年),析余汗县乐安乡于银城堡(今德兴银城畈)置乐平县,因“南临乐安江,北接平林”得名。1992年9月21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乐平县,设立乐平市。

1984年前后,乐平县下辖24个乡镇(场)和1个水库工程管理局。本文以1984年的乡镇为准,介绍其地名来源:

乐平镇

乐平镇为一历史古镇。始建于陈,原名会昌镇。唐会昌六年(公元846年)易名花靥镇。中和三年(公元883年)起置乐平县治。1950年改为乐平镇。镇以县名,来源如上文。

涌山

唐代,王氏从婺源武口迁镇南1公里处建杨枫村,后又从杨枫分迁此地建村,因山青水秀,初名锦溪村。北宋末,建成枫林村。明代设八涧镇,以镇内八涧桥得名。1956年成立涌山镇。以地处涌山东麓涌山河畔故名。涌山,因是方园几十里内的大山,山势高峻,山东薰一小溪流经,故称涌山。且山峰形似鸡公冠,亦称鸡公山

乐平县水泥厂

金坊桥


浯口

南宋末,吴姓从山东植地迁此建村,初名吴溪。明初,詹氏从婺源庆源、倪氏从陕西景江陆续迁入,因处吴溪之口,亦名吴口、后改浯口。清初形成街道。明永乐间进士、翰林院庶吉士倪兹为本村人。

接渡

[彭氏家谱]宋淳熙间,彭氏由大禄源(在今涌山公社,早废)迁此建村,因连接竹筏成渡,故称接竹渡。明朝,此地为转运军粮大码头,又为新丰河口。涌山石灰船,德兴、婺源竹筏均在此停靠,形成水陆交通要道、集市繁荣之地。清代,为本县东门外第一重镇。建国后改名接渡镇

泪滩夜月,有到过的朋友?


塔前

此地原有一塔,名白塔,宋时称雁塔,因村处塔前方,故名[雁塔洪氏宗谱]宋淳祐间,洪氏从官冲坞(在今双田)迁此建村。

双田

以境内双溪、田里蔡家合称得名

港口

以产青靛闻名。北宋末年,汪氏从婺源大畈汪家迁此建村,因村前乐安河中有两洲,河被分为三条支流,原名三溪村后因形成乐平土特产集散地,水运发达,清末改称港口

鸣山煤矿,有在这里工作过的老表吗?


临港

【齐氏宗谱】后晋天福间,齐氏自德兴神山岭下齐村迁此建村,因临车溪河(亦称临港河),故名。又因地近文溪,古名文溪

高家

(渤海高氏宗谱)明嘉靖间,高氏从县城大东关迁此建村,始称高家。后发展成两村,旋改下埔

蔬菜

1970年从港口公社划出,成立蔬菜公社,因属县城蔬菜供应基地而得名

蔬菜浮桥


镇桥

(同治版乐平县志)、(南洲徐氏宗谱)、(江夏黄氏宗谱)宋绍兴间,徐氏自丰城迁此建村,黄氏于明正统间从婺源黄墩迁居此地,因寡妇造一木桥,始呼寡妇桥清乾隆时,村民集资改建石桥,旋易名镇泽桥,简呼镇桥,镇因桥得名

礼林

唐末,洪氏从安徽歙县迁本地蔡家嶛(已废)。嗣后徙居金竹园(现住址)其始祖寿106岁,五代同堂,向誉为礼义之林,且置里(古时政区名)治所,原名礼林里,今简称礼林

众埠

元中期,因此处山谷中盛长箬竹得名箬坑坞。当时卢、李两船民从接竹渡来此开荒建村。随着土地开发,水陆交通方便,人烟迅增,贸易繁荣,渐发展为一小集镇。众埠街即为众人聚埠成街之义

唐代县治——长乐水口

马端临故里——楼前


洺口

[高阳许氏宗谱]唐天佑年(公元904年),许氏自河南许昌迁此建村,因坐落在洺溪之口而名。原河南省政协常委许鸿,著名电影演员许还山为本村人。

后港

以驻地后港岭得名。清初,汪氏由本地湖塘迁此建村,因村后小溪环绕而名。王、李姓相继从邻村迁入。

洄田

以洄田渡命名,明天顺至成化间,柴氏自县城吉坛坊迁此建村,地处安殷水曲流岸边田畈上,且设渡口,故名

王刚中故里——府前


科山综合垦殖场

(吴氏宗谱)清康熙间,喻、吴二氏自建昌府新城县迁此建村,始称柯木岭,后演化称科山

巁崌山综合垦殖场

巁崌山以巍峨挺拔而著称,场以此山命名。

巁崌山,主峰海拔789.2米,为乐平县第一高峰。巁崌山古称居山唐大中元年(公元847年),胡氏因慕居山之名,游猎于此,历居山之胜,旋易今名


凤凰山综合垦殖场

1958年10月成立凤凰山综合垦殖场,因与众埠公社的凤凰山隔河相望得名

红岩综合垦殖场

红岩原称洪岩,因境内有洪岩洞而得名,1964年仿效四川革命重地红岩而更名

红岩仙境


乐平县良种场

场区旧属静理乡三十六都。建国前夕属义成乡。建国初属三区义成、鸣山乡。1951年5月属五区塔前乡,同年解放军482团驻此垦荒建农场。1952年底驻军撤走,随后由县人民政府在此设农场,始称马家农场(驻杨家畈)。1956年6月属塔前乡马家高级社。1958年10月属超美公社马家大队,次年成立乐平县马家农场。1960年更名为乐平县良种繁殖场。1961年又改马家良种场,隶属塔前区。1963年底改属科山垦殖场。1964年归县直属。1965年下半年升为区级,辖塔前公社和马家良种繁殖场。1968年10月撤区扩社并队,成立马家农科所。1970年复称马家良种场。1981年3月改称今名

梅岩综合垦殖场

垦殖场于1957年12月由上山下乡干部创建,因附近有梅岩洞而得名

梅岩石灰厂


十里岗综合垦殖场

1958年,本场各大队张、韩等氏迁此建村,因此地方圆十华里山丘连绵,茅草丛生,故称十里茅岗,后简称十里岗

文山综合垦殖

清初,胡氏由本地黎家桥迁此建村,因进出村必翻越山岭,山障如门,俗称“门山”。后因方言谐音,改为文山

场共产主义水库工程管理局

名字来源一目了然,不言而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