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7 21:26:00
4月16日,海正药业(600267.SH)发布了2025年一季报。数据显示,公司营收26.3亿元,同比下降3.5%,归母净利润1.94亿元,同比下降21.9%。
聚焦本次一季报数据,也非全无亮点。海正药业期内扣非后归母净利润1.82亿元,同比增长36.94%,这是因为制剂产品销售增长带来销售利润增加,同时,公司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分别同比下降10.09%、49.16%。
曾经,海正药业的财务费用畸高,严重拖累盈利,过去两年,公司通过优化资本结构、减少有息负债规模,降低了财务费用,这为公司腾挪出一定的利润空间。
不过,面对连年下滑的营收,海正药业是否能在2025年扭转颓势,尚不可知。与此同时,公司目前的出口原料药和制剂业务,还要面临关税风暴侵袭,这可能将成为公司重回增长快车道的变数。
对于一季度利润的下滑,公司指出,主要系非经常性损益较去年同期下降,去年同期可转债回售事项公司确认了非经常性投资收益1.1亿元。海正药业于2021年3月发行了“海正定转”可转债,2024年1月16日,因公司股价不断走低而触发回售条款,公司随即进行可转债回售,回售价格与账面价值的差额被确认为投资收益,增加了当期利润。
值得注意的是,2022年至今,海正药业营收连续“开倒车”,其中在2023年收入同比下降13.82%,为公司经营20年以来的最大降幅。2024年,公司营收下滑幅度收窄至5.65%,今年一季度再度减速,降幅为3.48%。
收入失速这几年,更多是受集采政策与市场竞争环境影响,2024年,公司作出优化调整。
海正药业最早发家于低毛利的原料药业务,又逐步从原料药向高毛利的制剂一体化转型,是曾与恒瑞医药齐名的仿制药大厂,不过随着发展战略的不同与受到集采政策既深又广的影响,海正药业逐渐与恒瑞医药拉开差距,从收入规模来看,已经落下两个身量。2024年,恒瑞医药营收279.85亿元,海正药业营收只有97.87亿元。
翻开海正医药的财报,可以看到,公司为谋求原料药与仿制药之外的第二增长点,也是煞费苦心,先后布局了兽药、CXO、合成生物等多个赛道。
但公司的业绩支柱没变,这也是导致公司2023年大倒退的关键因素。当年,公司多款产品未能中选集采,包括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多达一)、注射用替加环素(力星)、 注射用美罗培南(美特)等,成品药销售收入降低16.78%。同期,公司又计提门冬胰岛素相关资产减值损失总计1.74亿元,搭进去全年利润,还录得亏损0.93亿元。
2024年,海正药业对业务结构做出调整,着重发展高毛利产品板块,低毛利业务进一步收缩——成品药收入48.17亿元,增速3.85%,毛利率68.41%;原料药收入12.29亿元,增速17.68%,毛利率28.75%;毛利率为19.41%的医药商业板块收入同比下降20.98%至35.10亿元。与此同时,公司还砍了“三费”,销售费用、研发费用、管理费用分别同比下降10.12%、8.74%、1.29%。
多管齐下,公司营收降速趋缓,利润重回正值。至于公司能否在2025年再获全面增长,海正药业在近期的机构调研中给出了2025年的预期增长点:
一是原料药板块,公司将继续努力拓展该业务销售额,正在全球各地布局原料药据点,吸引当地人才加盟,直接面对客户和市场,同时加上合成生物学对原料药现有产能的改造及大健康业务,逐步提高产能利用率;
二是制剂板块,着力于创新药赛斯美以及其他具有to c 类药品的推广,大力发展宠物药业务等抓手来推动销售增长;
三是通过整合全渠道资源来降低营销费用,不断加强内部管理,继续挖掘现有产品潜力,提升现有制剂商业价值,形成新的增长点;
四是建设海正电商中心,推动电商业务快速发展;
五是全力推动宠物药、大健康等新兴业务发展。
从这五大预期增长点来看,海正药业的增长方法论缺少“新意”,主要是大力推广已有产品、拓宽销售渠道、严控成本等,公司的增长症结显露无疑——缺少具有竞争力的新产品,而这也是擅长“题海战术”的仿制药企共同面临的问题。
如今关税风暴之下,海正药业或许也将受到波及,重回增长之路不好走。
根据公司2024年年报,其国外地区收入5.94亿元,占总收入比重6.07%,占比不大,且无法看到美国市场的收入贡献,但从过去一年的动态来看,海正药业在加码美股市场。
在投资者互动平台,海正药业多次被问及美国加征关税对公司业务带来的影响,包括关税壁垒对进口替代影响、是否对公司的硫酸氨基葡萄糖带来利好。但海正药业尚未作出回复。
海正药业对于美国市场的探索较早,在2009年于美国新泽西州普林斯顿设立了海正药业(美国)有限公司(Hisun USA)。Hisun USA构建了完整的仿制药制剂销售平台,具备注册、销售和服务能力,业务遍及北美、南美、欧洲、中东、非洲、东南亚、俄罗斯等国家和地区。
海正药业在美并无生产工厂,主要为仿制药制剂销售平台。4月份美国加征关税以来,对于成品药、原料药的态度前后不一,先是豁免,后又出尔反尔,目前,特朗普政府已经通过美国商务部启动“232条款”调查,开始调查“药品和药品成分,包括成品药”进口对美国国家安全的影响。原产地在国内的成品药、原料药出口被加征高额关税,似乎就差临门一脚。
那么,进入美国市场多年的海正药业,究竟会在多大程度上受到波及?
原料药部分,公司产品出口至70多个国家和地区,广泛覆盖医药及医疗领域,拥有海外客户400余家,包含全球10大药企。从公开资料来看,海正药业原料药出口美国颇为波折,2015年,公司有15款原料药被列入进口警示名单,这些原料药2014年在美国市场的销售收入为2.0亿元,到2017年才逐步解除禁令,恢复销售。
公司倾向于高毛利产品后,对于海外市场也开始侧重配套制剂业务、拓展海外制剂客户以及引进新的CMO项目,以期释放更多的业绩潜能。
医药制剂业务部分,海正药业与主要批发商、GPO、政府采购机构建立合作关系,拥有物流、仓储、客户服务等制剂销售和服务能力,海正美国公司作为国际制剂出口平台,具备承接海正自身产品及其他公司制剂出口产品的销售能力。海正药业不仅想加大自家产品销往美国的收入,还增加了对本土药企提供药品出口美国的服务。
2024年7月,海正药业的美国子公司Hisun USA与仙琚制药签署了合作协议,负责仙琚制药旗下泼尼松龙片在美国的注册和销售。同年11月,海正药业在官网介绍称,公司在美国市场获得16个ANDA批文,在售产品中,克拉屈滨注射液10mg/10mL和盐酸柔红霉素注射液20mg/4mL占据美国市场第一。
公司年报指出,美国公司成功推动三个新品上市,首年实现净盈利,还与三家大型药企签署了独家授权协议,助力中国药企出海。
以此来看,海正药业的“如意算盘”在2024年确实打响了,但这一切在药品关税政策尚未正式落地之前,画上了问号,在美国市场探求增量的计划能否正常推进,充满不确定性。
(本文首发于钛媒体App 作者丨杨亚茹 编辑丨曹晟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