轶闻百科 手机版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中听丨年级主任让学生砸手机手表,教育不能以暴制暴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1 19:45:00    

评论员 王珍珍

据澎湃新闻报道,3月22日,射洪市绿然学校一学生在“问政四川”平台反映称,2024级年级主任何某多次把班上同学的手机让同学给砸了,该学生表示希望2024年11月何老师让自己砸的1900的手表能够得到赔付。

(图源:问政四川)

3月27日,射洪市12345政府服务热线受理中心回复称该教师未能控制好自身情绪,已作了相应赔付;市教育体育局已责成学校充分认识此类问题的严重性。

学生违反规定在课堂上违规使用电子产品的行为,不仅影响自己的学习状态,还影响其他同学。涉事老师教育学生有多种选择,比如将电子产品没收等到放假后归还,或者与家长商议该如何处理,是由家长取回还是在征得家长同意下销毁,都是合适的做法,但是该老师直接选择让学生把自己的手表砸了,这就不妥了。

根据《民法典》第二百六十七条规定:“私人的合法财产受法律保护,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侵占、哄抢、破坏。有律师表示,教师要求学生自行毁坏手机、手表,涉嫌侵犯学生财产权,需承担民事赔偿责任。虽然该事件中何老师已经作了相应赔付,但是背后行为却值得教育者们反思。

教育的长期性和滞后性就决定了教师当下对学生的“谆谆教导”,也许多年后学生才能明白当年的良苦用心。因此,老师们本着“一切为了学生好”的初心管理学生值得尊敬。

只是时代在变化,教育观念也得更新,当教师行为不再合适也是要纠正的,不能让老师管教了学生也“伤”了钱包,学生伤心老师也寒心。

学生课堂上玩手表影响了自己和他人学习,该教师选择以情绪化方式强迫学生自毁财物,实质上将教育惩戒变成了“集体暴力”——你们看“不听话”就是这个下场。类似让学生砸手机的事情发生了多次,是涉事教师踩着法律红线不自知,还是从没把学生当做自然人尊重,不求“育人”只求“控人”以维持秩序呢?

以前禁止学生看课外书,到如今禁止学生玩手机。每一代师生之间都有不同的“对抗”焦点,但不变的是总有个别老师不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难道从来如此便对吗?

教育界应该扪心自问,这样的“年级主任”是否仅存在于这一个学校?教育部门和学校是不是该从此次事件中反思,如何将《民法典》物权保护、《未成年人保护法》权益优先原则嵌入教育日常,真正做到以法育人呢?

学校不是暴力与强权的博弈场,更不应成为教师宣泄情绪的舞台。师生关系的本质是双向尊重,学生恪守尊师重道之礼,教师亦当以平等之心相待。真正的教育,应当是用心灵唤醒心灵,用尊严培育尊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