轶闻百科 手机版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慈利:“刨土姑娘”扎根农村“刨”成乡村振兴领头雁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21 12:31:00    

红网时刻新闻通讯员 黄岳云 杨旭东 张家界报道

在张家界市慈利县阳和土家族乡,有一位扎根农村的“刨土姑娘”用十三年光阴,和丈夫一道将濒危中药材——白及培育成致富之花。她以湘西女人特有的"吃得苦、霸得蛮"精神,在曾经长满杂草的土地上“刨”成乡村振兴领头雁。

高兵在给转绿的白及施肥

2012年的一天,新婚的高兵与丈夫李文辉站在阳和土家族乡一块荒草丛中谋划着未来,这对新婚夫妻,丈夫是曾经辗转旅游业11年的探索者,而她是当过保姆、卖过保险的苦姑娘,彼时,他们瞄准了中药材市场的“钱景”,放弃城市喧嚣的生活,在家乡靠借来的20万元在荒草丛中“刨土”,种植白及、黄精等中药材,在历经13年艰辛打拼后,这里俨然成为湘西北地区规模最大的中药材基地。

“银发”员工正在蟠桃树下采挖白及

创业初期,为了化解白及种源短缺的难题以及无法直接下地播种繁苗的缺点,她硬是陪同丈夫在实验室一起奋战了近3年多时间,经过700多次的失败+继续的实验,终于研发出白及的无性繁殖技术。有了这项先进的技术,不仅可以快速繁苗保种、且品种优质,还可以达到增产增收、少病害的优势。当繁殖出来的白及幼苗要回归土壤时,此时怀孕八月的高兵仍跪在大棚里艰难移苗。正当药材基地稳步向好时,2020年的7月的一场洪灾,导致20多亩中药材受到长时间的水淹、水渍,导致叶杆枯萎、果实腐烂,经济损失达30多万元。2024年春节期间持续性冻雪灾害,导致合作社37个大棚坍塌,8000多套喷灌设施被破坏,直接经济损失达80余万元。此外,还有300多万株白及、黄精种苗冻死冻坏,800多万株两年苗也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种苗损失达450万元。这次雪灾累计经济损失达500多万元以上。面对不间断的洪灾、旱灾、冰灾,她用湘妹子的倔强对抗命运。抹着泪带着乡亲们一砖一瓦重建希望,让3000万株白及苗在废墟中重生。

白及基地一角

“白及止血要温润渗透,创业疗伤得刚柔相济。”高兵抚摸着洁白的花瓣如是说。她既有虎的果敢,驾驶二手面包车来回穿梭7公里育苗、种养基地间;独创"弹性务工制",让留守老人月入2000元;又具白及的柔韧,面对村民“大老板还计较工钱”的误解,她把自家菜园变成“共享农场”,任人采摘时令蔬菜化解怨怼;面对丈夫实验失败,她远赴外地打工维系希望。

在这里,200多位"银发员工创造着人均年增收1.8万元的奇迹。高兵独创的农时不误,家事不误,健康不误,“三不误”模式,让药材种植成为连接城乡的绿色纽带。她像白及般将养分深埋土壤,投资760万元建设的种苗体系,带动6个村集体经济产业链形成。又如虎般开拓市场,让张家界白及远销安徽亳州、广西玉林等药材之都。

近几年,面对经济下行压力,这位县人大代表展现出白及般的“自我修复力”。白天向农户输送种苗保生产,夜晚调试初加工设备提品质,更跨界联合生物科技企业,以白及多糖为核心成分研发护肤品,硬是将危机转化为产业升级的跳板。她在传统种植与现代科技的平衡中,为张家界药材开辟出“根茎作药、花叶入妆”的增值之路。

“每株苗都是乡亲们的希望。”站在荣获农业部认证的科创基地前,高兵望向连绵的白及花海,思绪万千,当年那个吃百家饭长大的女孩,如今正用"企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反哺乡梓,如今中药材种植面积突破1100亩,户均年增收超万元,曾经的贫困山乡绽放出产业振兴的芬芳。她的丈夫也获得了全国第二届“科普中国·最美乡村科技致富带头人” 称号。

修葺一新的育苗大棚

高兵用白及般的温润,在武陵山深处书写着新时代的“山乡巨变”。当科技创新遇见传统智慧,当商业理性碰撞乡土情怀,这位“刨土姑娘”继续开启她的“刨土”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