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22 21:33:00
烂漫春光里,济南各地发展多元化种植,推动农业产业蓬勃发展,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能。
在历城区,有着上百年种植历史的红芽香椿进入集中采摘期。现在,马家香椿已经成了乡村振兴的“金名片”。在港沟街道的带动下,周边8个村都种上了香椿,总共800多亩地,一年能产300多万斤,带动上千户村民增收致富。
历城区璟川农业技术合作社负责人李丽介绍,今年头茬香椿刚上市就供不应求,卖得特别好。他们采取公司加合作社加农户的模式,统一标准、统一销售,成品主要销往万象城、银座等大小超市和菜市场,每年仅香椿芽就可以让每户增收5000至6000元。
眼下,长清区温室大棚樱桃也迎来了收获期,红彤彤的樱桃口感甜蜜,抢“鲜”上市,成为春日水果市场的焦点。凭借对大棚内的温湿度精准把控、果树管理得当,今年的大棚樱桃较往年提前一周上市,采摘期将一直持续到五月上旬。
济南市光照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刘夕照介绍,今年樱桃收成特别好,亩产在3000斤左右,比去年增长了一倍,一亩地能收入六七万元。
“小西瓜”长成“大产业”。眼下,济阳区仁风镇西瓜,已经进入最佳采摘期。全镇现有4000余个西瓜大棚,种植面积达到6000余亩,年产量达到2.5万吨左右,产值超过6亿元。
济阳区仁风镇党委书记崔吉勇告诉记者,他们通过举办瓜王评比大赛等推广活动,让仁风富硒西瓜成为家喻户晓的知名品牌。
在商河县郑路镇,第十二届“郑路珍珠红”西瓜文化旅游节近日拉开帷幕,八方游客前来品尝春日里的甜蜜味道,感受丰收喜悦。
瓜农石道营告诉记者,一个棚一亩半地,平均两茬的产量在一万七八千斤,每斤价格五元钱左右的话,一个棚一年可收入七八万元。
多年来,“郑路珍珠红”西瓜赢得了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等众多荣誉,一个个“金疙瘩”鼓起了瓜农们的钱袋子。目前,当地已建成西瓜温室大棚近千个,年产西瓜1900多万斤,销售收入约1.4亿元,户均收入约15万元。(济南日报·爱济南 记者:钱堃 通讯员:高亮亮 杨文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