轶闻百科 手机版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糖尿病患者不能吃馒头?医生忠告:真正不能吃的,或是这5类食物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4 09:29:00    

在热闹的社区公园里,65 岁的赵大爷总是格外显眼。他身形微微发福,每天清晨都会准时来这儿和老伙计们唠唠嗑、打打太极。赵大爷是个地地道道的北方人,对面食有着深厚的感情,以前,他的一日三餐几乎都离不开面食。尤其是馒头,那可是他餐桌上的 “常客”,早餐搭配着咸菜,咬上一口松软的馒头,别提多满足了;中午一碗热气腾腾的面条,也能让他吃得津津有味。

可几年前,一次体检打破了赵大爷原本平静的生活节奏。体检报告上,“糖尿病” 三个大字,像一记重锤,敲在了他的心坎上。从那以后,赵大爷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四处打听关于糖尿病的知识,听身边人说面食吃多了会让血糖 “蹭蹭” 往上涨,吓得他赶紧和心爱的馒头、面条 “划清界限”。

为了控制血糖,赵大爷开始严格控制主食的摄入量。有时候,他甚至狠下心来,中午只吃点蔬菜,米饭也只敢吃一小口。刚开始,他还暗自得意,觉得自己为了健康下了很大决心。可一年后,当他满心期待地去医院复查,结果却让他大失所望 —— 血糖数值并没有如他所愿降下来,甚至还有些小波动。赵大爷满脸疑惑,满心委屈,自己都这么努力控制饮食了,怎么血糖还是不听话呢?

带着一肚子的疑问,赵大爷再次来到医院。医生详细询问了他这一年来的饮食情况,当得知赵大爷几乎不吃主食时,不禁笑了笑,耐心地解释道:“大爷,主食可不是说不能吃啊,您患了糖尿病,不代表就得和馒头‘绝交’。”

糖尿病患者不能吃馒头,真的吗?

馒头,这种在北方家庭极为常见的主食,因其碳水化合物含量较高,升糖指数也不低,常常让糖尿病患者们望而却步,生怕吃了它,血糖就会像坐火箭一样飙升。可糖尿病患者真的就得对馒头 “敬而远之” 吗?

其实,糖尿病患者确实需要对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加以控制,但这并不意味着要将碳水完全从饮食中抹去。毕竟,碳水化合物可是人体获取能量的重要来源之一,就好比汽车需要汽油才能跑起来,人体也得靠碳水化合物来维持日常运转。《中国糖尿病医学营养治疗指南(2022 版)》明确给出建议,糖尿病患者每日碳水化合物供能占比应在 45%—60%;《中国 2 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 年版)》也指出,我国糖尿病患者碳水化合物应占总能量的 50%—60% 。

所以说,糖尿病患者并非要彻底告别馒头,关键在于掌握正确的吃法。这里有两个要点得牢记:一是要把控好食用量,二是得琢磨出合理的食用方式,防止吃了馒头后血糖快速上升。

根据这两个关键要点,给大家分享 4 个吃馒头又能稳住血糖的小窍门:

精准把控食用量:馒头可以吃,但千万不能贪多。建议每餐食用 1—2 个馒头,同时注意,吃了馒头就别再吃米饭等其他主食了,避免碳水摄入过量,影响血糖稳定。想象一下,血糖就像一个调皮的孩子,吃多了馒头,它就会兴奋得 “上蹿下跳”,只有控制好量,才能让它乖乖听话。

巧妙搭配食材:吃馒头时,不妨搭配些鱼类、瘦肉、豆制品、蔬菜、坚果等富含优质蛋白质和优质脂肪的食物。这些食物就像血糖的 “缓冲剂”,能减缓碳水化合物的消化吸收速度,从而让血糖上升的步伐变得平稳些。比如,早餐吃馒头时,搭配一杯牛奶、一个水煮蛋和一小碟凉拌蔬菜,营养均衡又能稳住血糖。

调整进食顺序:吃饭的时候,可别急着先吃馒头。不妨先吃点豆制品、蔬菜、肉类等升糖较慢的食物,最后再享用馒头。这样的进食顺序,能让碳水化合物的消化吸收过程变得缓慢,血糖自然也不会一下子升得太高。就好比跑步比赛,先让 “慢选手” 上场,再让 “快选手” 出发,整体速度就不会太快。

选择杂粮馒头:比起普通白面馒头,全麦馒头或者自己动手制作的杂粮馒头是更好的选择。将白面和黄豆面、高粱面等混合在一起蒸馒头,这些杂粮中的膳食纤维能延缓粮食的消化吸收,避免餐后血糖像脱缰的野马一样迅速升高。

糖尿病患者饮食,注意避开几个误区

糖尿病,作为一种常见的慢性病,一旦缠上了身,患者们除了按时服用降糖药物,养成健康合理的饮食习惯也至关重要。不过,在饮食这条路上,糖尿病患者们常常会掉进一些误区,需要格外注意。

误区一:用不吃主食来控制血糖

不少糖尿病患者一听主食会转化为血糖,导致血糖升高,就干脆选择不吃主食来控糖。可这种做法,就像 “因噎废食”,并不可取。要知道,当身体得不到足够的主食供应时,就会像一个失去粮草的军队,开始分解蛋白质和脂肪来产生能量。这时候,脂肪酸就会大量增加,严重的话,甚至可能出现酮尿,给身体带来更大的麻烦。而且,长期不吃主食,身体还会逐渐消瘦,抵抗力也会跟着下降,各种糖尿病并发症就可能趁机找上门来,像皮肤感染、视力下降等,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误区二:水果含糖量高一点不沾

很多糖尿病患者一听到水果,就觉得 “含糖量高,不能吃”。其实,并非所有水果都是高糖 “杀手”。糖尿病患者是可以适量吃水果的,只要选择含糖量低的新鲜水果或者水果罐头就行。不过,这里得提醒一句,果汁可不能随便喝。水果一旦榨成果汁,其中的膳食纤维被破坏,糖分更容易被吸收,会像 “加速器” 一样,让血糖迅速上升。所以,吃水果时,最好还是直接吃新鲜的,既能享受水果的美味,又能减少对血糖的影响。

误区三:每天只吃粗粮不吃细粮

粗粮,富含膳食纤维,对健康确实有好处,很多糖尿病患者就觉得,只吃粗粮就能控制血糖,还能促进肠道蠕动。可要是天天只吃粗粮,不吃细粮,肠胃可就不乐意了。粗粮中的膳食纤维虽然有益,但过量摄入会加重肠胃负担,就像让肠胃一直背着重重的包袱干活,时间长了,它可能就 “罢工” 了。而且,只吃粗粮还可能影响其他营养素的吸收,导致营养不良,身体也会变得越来越虚弱。所以,粗细粮搭配着吃,才是明智之举,让肠胃轻松工作,身体也能获得全面的营养。

误区四:随意吃点零食帮助充饥

有些糖尿病患者为了控制血糖,刻意严格控制饮食,一饿了就想用零食来充饥。像花生、瓜子这类零食,看起来含糖量不高,可实际上,它们的脂肪含量高,热量也不低。吃多了这些零食,就好比往身体里堆了一堆 “小炸弹”,不仅会让体重增加,还可能间接影响血糖。因为肥胖可是糖尿病的 “好朋友”,体重上升,血糖控制起来就更难了。所以,糖尿病患者可不能随意用零食来打发饥饿感,实在饿了,可以选择一些低糖、高纤维的食物,比如黄瓜、西红柿等。

误区五:无糖食品可以放心食用

一听 “无糖食品”,很多糖尿病患者就觉得找到了 “救星”,可以放心大胆地吃。但事实并非如此,无糖食品并不意味着真的一点糖都没有。有些商家为了保证口感,会在无糖食物里大量加入油脂或者代糖。这些成分虽然不含蔗糖,但吃多了同样会对血糖产生影响。所以,在选购无糖食品时,可一定要擦亮眼睛,仔细看清配料表,别被 “无糖” 两个字迷惑了。

这几种食物都是隐形糖大户,尽量少吃

糖尿病患者控制饮食,那是必须的。可别以为只要不吃糖,血糖就能乖乖听话了。有些食物,表面上看不含糖,可吃进肚子里,却能让血糖 “悄悄” 升高。

糯性主食

像大黄米、汤圆、糯米、粽子、糯玉米等食物,都属于糯性主食。它们里面含有一种叫支链淀粉的物质,就像一个 “快速升糖小能手”,进入人体后,能迅速被分解为葡萄糖,让血糖在短时间内快速上升。所以,糖尿病患者面对这些糯性美食时,可得克制住自己的馋虫,尽量少吃。

即食或速食类主食

即食米饭、速食麦片、即食八宝粥等食物,经过精细加工处理,虽然吃起来方便快捷,但消化吸收速度极快。就像给血糖装了一个 “高速电梯”,食用后,血糖会迅速升高。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为了血糖稳定,这类食物还是得少碰。

粥羹泥糊类食物

米糊、芋泥、米粥、果酱、土豆泥等食物,碳水化合物含量高,而且质地细腻,在胃里消化吸收得特别快。这就导致血糖上升速度也快得惊人。想象一下,血糖像坐了火箭一样往上冲,对身体的伤害可不小。所以,糖尿病患者在选择食物时,这类粥羹泥糊类食物,最好也列入少吃的名单。

勾芡的菜

烧茄子、紫菜蛋汤、麻婆豆腐、西湖牛肉羹、鱼香肉丝等菜肴,为了口感更加浓稠,往往会进行勾芡处理。这一勾芡,可就麻烦了,里面糊化的淀粉,吃多了会让血糖升高。所以,糖尿病患者在点菜或者做饭时,要注意尽量少选择这类勾芡的菜品。

酥性食物

蛋挞、千层酥、牛角面包、酥饼、曲奇、桃酥等酥性食物,口感酥脆,让人忍不住多吃几口。但这些食物里含有大量的动物油脂,热量高得吓人。吃多了,不仅容易导致肥胖,还会增加血糖升高的风险,甚至可能引发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患者面对这些诱人的酥性食物,可得保持清醒的头脑,少吃为妙。

【本内容为故事类医疗健康科普文章,文中除了健康科普内容所出现的任何人名、地名、事件均为艺术加工,并非有意冒犯或贬低任何个人、团体或组织。如有雷同,纯属巧合,请理性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