轶闻百科 手机版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描摹,另一种祭奠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3 09:58:00    

大众网记者 孙顺科 邓慧慧 宁晓洁 威海报道

清明节前,走进背倚青山的荣成市革命烈士陵园,百余级台阶引向肃穆的纪念场馆与烈士陵墓,两侧苍松列队守护,直通高耸的革命烈士纪念塔。大众网记者在山腰处的展馆内驻足,光影交错间,马石山十勇士坚毅的眉峰、武工队长梁学福微扬的唇角,素描肖像悬于烈士们生平事迹介绍旁,烈士们的面容清晰醒目。

从名字到有肖像、有事迹、可观可感的英雄“虎将”,先烈们以新的方式与后人“重逢”,这正是去年荣成市退役军人事务局招募专业从事人物肖像绘画的志愿者们为荣成籍无留存影像的著名烈士画像的成果。

这个专门成立的“烈士画像工作室”有些特殊,今年应招募而来的画像师们正进行为烈士画像的数轮工作。有的烈士只有黑白合影相片中的模糊轮廓,面部细节并不清晰;有的烈士要回溯年代资料,参照在世亲属的面部遗传特征;有的年代久远,只有零散史料可参考……画师们要考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不同时期的军服形制更迭、发式演变特征,结合走访烈士亲属、战友口述外貌特征及后代相貌等刻画英烈的细节。

陵园的烈士纪念堂内,志愿者画师隋锡宁正伏案勾勒英烈的轮廓。“这位烈士的下颌线条应该更刚毅些……”他时而停笔凝思,时而与另一位志愿者画师低声探讨。门外,早春的满树白玉兰花正在盛放,为跨越时空的与先烈对话更添几分庄重。

这是隋锡宁首次参与烈士画像复原工作,在得知荣成退役军人事务局正在开展为烈士画像的公益征稿活动后,他怀着对军人群体的深厚情感、对先烈的崇敬之情报名参与:“清明将至,我很荣幸能够运用专业技能参与英烈形象复原工作,计划今天完成四到五位烈士形象的初步框架构建。接下来将持续跟踪烈士家属及战友的反馈,在完稿前的每个阶段都保持动态优化,尽力还原英烈生前风貌。”

很多烈士牺牲时尚未成家,没有直系亲属;烈士子女亲属尚且在世的,多已是古稀耄耋之年,进行复原画像的工作既意义重大又十分迫切。在与历史影像对视的瞬间,那些“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的烈士们让年轻一代读懂用生命诠释的信仰力量。

“这项工作既满足烈士家属、战友‘睹画思人’的情感需求,更让舍生取义的革命精神通过画像的眼睛凝视新时代,提醒后人铭记‘山河已无恙,吾辈当自强’的历史传承,对我们有很深刻的教育意义。”隋锡宁说道。

荣成市退役军人事务局优抚科科长连燕红表示:“为铭记缅怀在争取国家独立、民族解放斗争中英勇献身的英雄烈士,也为完成英烈亲属重见英烈容貌的夙愿,我们去年启动了为烈士画像工作,共重现四十二名荣成籍英烈画像,今年将再接再厉,力争还原五十余名烈士形象,让英雄烈士故事从历史走进现实。”

清明时节追思绵长,这些被画笔重新“点亮”的年轻容颜,正以坚毅的目光守护着他们用生命换来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