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8 10:03:00
近期,春雨绵绵,坐落在重庆荣昌与四川隆昌交界的“双昌”智慧猪场里却一直干燥温暖。这正是得益于当地数字化养殖。
荣昌区是国家畜牧科技城建设高地,拥有国内首个农牧特色国家高新区。近年来,当地加快荣昌猪全产业链数字化建设,推动荣昌猪全产业链提质增效。
走进“双昌”智慧猪场,只见自动化的供料系统和环境控制器整齐排列。
“啪嗒——”工作人员敲动电脑键盘,圈舍温度、猪只体温、饲料消耗量等猪只饲养情况跃然眼前。在这里,一个人“照顾”3000头猪游刃有余,育种、饲养与管理工作变得轻松又科学。
另一方面,标准化手段也最大程度上减小了生猪患病风险。
猪场运营方琪金集团的工作人员介绍,猪场里设置的物联网平台可以收集各区域实时影像资料,并对异常情况做出处理;各养殖圈舍实时环控和饲喂数据联网上传,对任何异常情况进行监管和多级报警,就好比为猪安排了全天24小时的健康管护,使生猪存活率达到90%以上。
荣昌用数据来智慧“养”猪的脚步也在越走越快,形成不少生猪养殖的示范与解决方案。
比如,位于荣昌的国家级生猪大数据中心,就依托自主研发的“智慧养殖管理系统”“生猪数字金融服务平台”“屠宰GMP管理平台”“猪肉溯源平台”等平台,在有效解决生猪养殖产业“日常监管”“疫病防控”“金融贷款”三大难题的基础上,实现了生猪养殖、贩运、屠宰、销售“一网式”实时监管。
去年6月,由荣昌试点建设的重庆“生猪产业大脑”也上线发布,涵盖生产、监管、消费、服务四大场景,同时推出了全国首个生猪产业AI大模型。
“我们在打造‘生猪产业大脑’的过程中,汇聚了大量行业部门和企业的数据,通过数据采集共享、分析挖掘、建模,帮助养殖户建设智慧猪场。”国农(重庆)生猪大数据产业发展有限公司产品总监王娟介绍。
数据显示,目前,“生猪产业大脑”纳入产业主体包括养殖户18万家、贩运户1.2万个、屠宰场181家、商户1.2万家;完成5000余头荣昌猪及10家专卖店猪肉的溯源试点认证;提供智能问答、每日猪讯、生猪产业AI大模型等服务使用量超过300万次。
智慧农业发展的广度、深度决定了农业现代化的后劲、速度。“重庆将打造‘生猪产业大脑+未来猪场’新范式,不断推动产业发展。”重庆市委农业农村工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根据规划,“未来猪场”集成了智能监控、智能水电及料塔传感等系统,通过AI算法实现环境监测、异常预警等,构建精准化养殖管理模式,可以帮助养殖企业自动化水平提高40%以上、人工成本降低20%、饲料浪费减少10%等,预计每头节省养殖成本100至200元,探索用“算力”撬动农业升级。(记者 伍鲲鹏)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