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28 21:38:00
在质量强链的征程中,技术创新是质量强国的核心驱动力,而资金则是实现创新的关键保障。2024年6月,国家市场监管总局会同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联合印发《关于开展质量融资增信工作更好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通知》,通过加强制度设计,引导全国广泛开展质量融资增信工作,赋能企业质量提升,服务实体经济发展。
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迅速摸索出落地措施,推出了企业以质量能力、资质等“无形资产”向银行贷款,以获得充足的资金支持。
软实力成为融资硬实惠
“过去企业向银行贷款,主要看抵押物。对于中小型创新企业来讲,这的确存在很大的制约。现在银行不再局限抵押物,企业凭借知识产权、专利、品牌和质量荣誉等无形资产,就可以向银行申请贷款了。目前,我们从多个银行累计获得了授信 8 亿元。有了这些资金,我们可以更专注于研产销等业务环节,加快实现企业高质量发展。”长春希达电子技术有限公司的相关负责人对媒体调研团表示。
用技术专利可以贷款,这是希达电子之前所没有遇到过的,而在公司发展的过程中,资金一直都是其薄弱的环节。这一政策的实施,无疑给企业拓宽了融资渠道。
2023年,吉林省联合省财政厅、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吉林监管局、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联合印发《吉林省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补助实施细则》,着力破解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提高全省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规模和政策惠益面,后又印发《质量融资增信服务实体经济的若干举措》,确定质量融资增信要素、银行金融机构具体支持政策以及各部门重点保障措施。
何为质量融资增信?是指以企业具备的质量能力、资质等质量要素为依据建立的增信机制,旨在为具有较高质量效益水平的企业提供融资服务,在一些地方实践中,也称为“质量贷”或“质量融”。
“我们累计拥有授权专利396项,参与国家和行业标准制定12项。从2023年开始,行业竞争持续加剧,公司面临巨大经营压力,其中资金问题成为制约公司发展的头等大事。自从质量融资增信方面推出多种金融产品服务,我们很快用自身的授权专利获得了银行授信,公司发展不再受到资金制约。”上述长春希达电子技术有限公司的相关负责人表示。
这种在过去并不作为融资条件的软实力,在辽吉黑当地政府的推动下,成为企业的融资硬实惠。
政府支持助力质量增信
2024年,辽宁省创新性地推出了“辽质贷”这一金融支持模式,通过“无形资产贷款”为企业发展提供强大助力。企业凭借自身的质量荣誉、品牌价值、质量技术水平等无形资产,可以向金融机构申请贷款。这些无形资产不仅彰显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也为金融机构提供了可靠的价值评估依据。
“2024年11月1日,我们落地了全省首笔‘辽质贷’业务,为省长质量奖获奖企业朝阳浪马轮胎有限责任公司提供信用类授信5000万元,并实现提款。”盛京银行的一位负责人表示。为推动“辽质贷”在全省各地全面开花,省市场监管局安排部署各市市场监管局与属地银行分支机构“结对子”,将企业质量“软实力”转化为融资增信“硬实惠”。
“质量增信”成为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质量强链中的关键策略,将质量提升与企业信誉建设紧密结合。通过这种方式,企业能够获得充足的资金支持,用于技术研发、设备升级和质量提升,从而推动产业链整体升级,为东北三省的产业升级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在采访中记者获悉,截至目前,辽宁省已累计发放贷款14.95亿元;截至2024年末,吉林省已有长春、吉林、四平等8个地区实施推进省市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联合贴息试点工作,为116户企业节约融资成本1841万元;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黑龙江省共征集有质量融资需求的企业115家,需求总金额23.93 亿元;已促成发放“龙质贷”贷款企业 40 家,累计贷款金额13.6亿元。
软信用背后的支持
让质量要素为创新主体发展带来“真金白银”,这份信任不仅来自银行,更有政府背后的力挺。质量增信虽然不需要政府的担保,但它确实依赖于政府的支持和引导,以增强企业的信誉和金融机构的信任。政府在质量增信中通过政策支持、风险分担、信用背书等方式来帮助企业获得金融机构的信任和支持。
“虽然没有了固定资产作为抵押,但我们仍然有风险评估,以政府制定的清单为主,主要是针对获得中国质量奖、辽宁省省长质量奖、开展品牌价值评价、标准化试点示范、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等具有政府背书的软实力企业进行贷款。”盛京银行的一位负责人表示。
以“辽质贷”为例,在其《关于开展“辽质贷”质量融资增信工作的通知》文件中明确了“辽质贷”的范围和条件,要求必须具备“在质量保证、品牌建设、标准、计量、认证、检验检测等6项质量融资增信要素方面具备一定能力、资质或取得有关荣誉”,同时制定了《质量融资增信要素清单及释义》。比如,在“辽质贷”中,品牌价值作为企业的重要无形资产,是金融机构评估企业信用和贷款资格的重要依据之一。
而吉林省市场监管厅直接架起了企业与银行的桥梁,围绕“吉肉”“吉粮”“吉米”“吉牛”“吉参”等重点产业定期组织开展银企对接活动,探索金融支持措施,创新“再贷款 + 质量融资产品”等支持模式。先期推动建设银行吉林省分行和吉林银行融资增信服务试点,在此基础上以点带面整体推进,确保各项融资举措有效有力。黑龙江省则通过整合利用包含地方政府公共数据资源在内的各类数据和政策资源,建立市场主体和银行企业之间的联系,建立了融资信用征信服务平台,拓宽“龙质贷”工作推进渠道。
辽吉黑推进的质量融资增信工作,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实施中,仍然存在不少阻力。黑龙江省市场监管局的一位负责人表示,主要是开发产品受局限,大部分金融机构开发融资产品都需要经过省级甚至是国家总行审批,沟通难度较大。其次是工作质效需提升;再者从省局到市、县局都不同程度地存在“不会干”的问题,边摸索边推进,工作进度及成效仍有较大提升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