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6 06:10:00
来源:滚动播报
□ 本报记者 谢诗涵
缺血性卒中是全球最常见的脑血管疾病之一,影响着数以百万计的人群。它是一种多因素的脑血管疾病,主要特征是脑血管阻塞导致的脑组织缺血损伤。迄今为止,除受严格时间窗限制的再通治疗外,尚无有效的临床药物可用于改善卒中患者的预后。近日,东南大学医学院姚红红教授团队创新研发了一种通过鼻内给药有效递送环状RNA以促进缺血性卒中后脑修复的创新治疗策略。该研究构建了基础研究与产业转化的桥梁,为临床应用环状RNA核酸药物治疗脑卒中患者铺平道路。
实验室中,姚红红向记者展示了这款经鼻给药环状RNA纳米药物的使用方法。正如普通的雾化装置一般,患者只需从鼻子吸入,纳米药物即可直达大脑“启动”损伤修复程序。相关动物实验结果表明,单次给药即可实现长期的脑修复。
“我们研究的核心成果是一种特殊的环状RNA,它是从临床急性脑卒中患者上万条环状RNA中,经多轮验证筛选得出的‘明星分子’。它就好像是‘修复马达’,可以激活大脑修复进程。”姚红红介绍,这种环状RNA在血浆中的水平与临床患者脑梗体积及神经功能障碍显著相关,可作为卒中患者预后评估的潜在客观生物学标志物。
针对核酸药物递载面临无法透过血脑屏障的瓶颈难题,团队利用脂质纳米颗粒(LNP)包裹体外合成的环状RNA技术,经鼻腔“抄近路”直抵脑损伤区。姚红红表示,这样的好处在于,一方面,环状RNA的环形结构使其稳定性大幅提高,能抵御鼻腔内多种核酸酶的破坏;另一方面,鼻内给药方式绕开肝脏代谢“拦截”,极大提升了药效。
据悉,目前团队正与相关药企推进合作项目,计划3—5年内开展临床。“未来脑卒中患者或许只需两周进行一次经鼻给药,这将比糖尿病打胰岛素还方便。”姚红红说。